English

文学期刊调整思路重振雄风

1999-11-04 来源:光明日报 韩小蕙 我有话说

又到年末,而且是即将跨入21世纪门槛的不平凡的年末,各家文学类期刊都开始紧忙活,想要在2000年迎来一个良好开端,重显英雄本色。

本世纪80年代是文学类期刊最为辉煌的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思潮的变化,导致一大部分读者放弃了文学,转向经济类、娱乐类、生活类、消闲类等刊物,从而使文学类期刊严重下滑,相当大一部分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这种状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为了“救亡图存”,更为了重振雄风,今年各家文学期刊都是早早就行动起来,着手于明年的新建设,或研究市场,或搞读者调查,或制定改革方案,或推出新栏目,或加强与作家的联络,或精编编辑队伍,等等。现在,大部分的改革计划都已制定完毕,各家编辑部正在积极实施中。

《中华文学选刊》是由我国最具权威的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也是我国唯一一家综合性文学选刊,有“当代中国文学之窗”的美誉。但双月刊的周期太长,不能使读者尽快看到新作品,因此,该刊已决定从明年起改为月刊,以加强刊物的竞争力。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变革,更主要的还是编辑内容的革新,比如将更加关注现实和人生,加强社会性,加大信息量,并在可读性上下功夫,使读者觉得既有质量又好看。据悉,明年由双改单的刊物还有《啄木鸟》,这本我国公安战线上唯一的大型文学刊物,也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近年来以批评反批评而声誉鹊起的《文学自由谈》双月刊,明年不做形式上的变动,却打算更加强化批评的锋芒。尽管遭到一些非议,遇到一些阻力,但该刊坚持认为,对一切文学现象、一切文学事件、一切作家、一切作品,都是可以批评的。最近该刊宣布,明年的版面将更明显地朝批评、反批评、反反批评等交锋类稿件倾斜。此外,该刊还公开宣布“不一味地拒绝一稿多投”,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刊物,可以预计,此举将会得到作家们的拥护,但会引起期刊界和读者的很大争议。

深受读者喜爱的三家大刊《十月》、《当代》、《收获》,近年来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发行量,属于文学类期刊中日子最好过的,但也都在积极地改版,力求编辑内容上的革新。三家都推出了新栏目,提早联络作家,希图以高水准的文章使刊物更上一层楼。《收获》的步子迈得更大些,新开辟的“散文范例”栏目将把读者带入一个通往精神花园的路径之上,让读者和编者一起研讨现代文学说不尽的话题,比如深入探讨像鲁迅这样的文化名人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对世界文坛的影响力;“作家观察”专栏将邀请知名作家对文化现象实话实说;新栏目“人生采访”也首次将目光关注到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为读者打开另一扇与名人对话的窗口。

近几个月来,《北京纪事》杂志“万元奖稿”的消息在文坛上颇引人注目,尽管遭到“是不是炒作”的怀疑,跃跃欲试者还是很踊跃。上周,第一次的评奖结果终于公布了,作家刘庆邦深入贫困矿区采写的《兄弟姐妹别趴下》以“深深的忧患意识和作家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博爱精神”首次获得5000元大奖,另外5000元捐献给蒲白矿务局工会,以救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这件事再次引起媒体和社会的瞩目,该刊的知名度大增。在被问及此举是否“涉嫌炒作”时,该刊副主编傅锋说,明年我们将继续这样做。他并且认为每个刊物都应该尽量想出自己的高招,才能办出个性和特色,脱颖而出。

的确,在当下刊物林立,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状况下,再按照过去办刊的老路子——坐在家里等米下锅,有米烧米,无米烧地瓜、马铃薯、野菜;不主动出击,不研究市场,不注意社会思潮的变化,不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两眼一抹黑,什么信息、行情、发行量等等情况都不知道,都不想知道,我行我素,天不变道亦不变……再这样办刊,怎能混得下去?所以,现在全国的各种文学期刊,无论是国家级的还是地县级的,无论是吃皇粮的还是自收自支的,没有稳坐钓鱼台的,都在想尽办法,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也正是各家文学期刊年年革新,不断革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原因所在。凡此种种,带来的益处是明显的,回首来路,我国文学期刊有了长足的进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